近期金融市场仍然动荡,上周我们的文章有写到,招商银行的理财产品已经出现了负收益,投资者第一次知道银行还能出现负收益。然而本周,风险主角又轮到了信托,最近,后台纷纷有人留言,现在的信托还能不能买,今天咱们就来简单说一说信托市场发生的事儿,给大家分析一下。
先给大家吃个定心丸儿,信托一定是值得投资的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无论官方会出现什么监管的政策,一定是希望金融市场能向良好方向发展的,必然不会阻碍市场发展的进程。如果你不信,我们可以再看个数据,信托产品的坏账率在目前最高仅仅达到 2.7%,这个值要比银行的坏账率还要低,换句话说,100 个产品,97 个都会兑付,所以,信托相对来说还是安全的,那你就会问了,既然安全,为什么最近安信信托和四川信托还会相继暴雷呢?
安信信托的暴雷更加更多的来源于经营风险。就是在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决策失误、战略方向失误等原因造成的风险。安信的转折点在 2018 年,原本以前业绩非常亮眼,而从 2018 年开始,安信就出现了失误,它就将资金主要投向了房产领域。而 2018 年,房地产遭遇了史上最严格的调控,信托业务也逐渐收紧,但是最终还是产生了全线溃败,最终导致了违约。
而四川信托的风险,我想更多的可能来源于系统风险和公司本身的信用风险。系统风险,就是整个信托行业在强监管下产生的震荡。比如,资管新规规定的不允许保本保收益,禁止资金池类的产品,以及最近盛传的机制融资型的信托,这属于系统性的风险。而四川信托的暴雷,还与股东可能随意挪用资金有关,这属于个别的案例。
所以,系统风险、经营风险、信用风险,是影响公司和产品运行的重要因素,但是也不可能因噎废食,因为投资与风险永远同在。
那么你可能会觉得,这些都太不可控了,甄别也太难了,就不能有一个风险系数很低的产品,能够适合普通人吗?所幸,即便市场再动荡,真金还是不怕火炼,还真找的出几种产品,比如我们说的——政信类产品,或者说政府定融。这种产品,完美的综合了安全性、流动性和收益率,正因为这样,才受到投资者的追捧。
安全——政信产品,隐含了政府信用背书,这就是市场追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。一般政信类的产品,通常会有当地国资委、财政局、或者直接就是政府。而政信项目如果违约,对自身是极其不利的,是拿政府信用做赌注,且如果违约会削弱公信力,更严重的容易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,所以,地方政府的背书或者中央的信用才是政信类产品的终极支撑。全国共有一万余家地方融资平台,目前并未曝出政府违约的情况。
流动——目前很多产品的设计都是收益率与流动性不可兼得,换句话说,高收益率都需要牺牲一定的流动性作为前提。比如最近发行的抗疫国债,就分别为 5 年期和 7 年期,期限比较长,而提前赎回的话又势必要牺牲收益,因此,政信类产品的流动性就很有优势了。1-2 年的产品期限适中,不会过分占用资金,更加灵活。
收益——这个是每个人最关心的,在整个低利率时代,收益显得弥足珍贵。而政信类的产品就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优势,政信类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 10%左右,现在已经比较高了,加上政府的背书,让这个收益率的实现成为可能。
获得财富没有捷径,稳住本心,大家一起慢慢的变富。